作为江西省首批开设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省级教学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三维建模、引擎开发等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场景建模及系统集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专业形成了"基础+核心+拓展"的模块化架构。三维建模基础、Unity3D游戏开发等主干课程夯实技术根基,虚拟现实交互设计、UI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践能力,而全景视频拍摄及处理等拓展课程则延伸技术应用边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标准对接国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了覆盖PBR贴图流程、灯光特效模块等前沿技术的课程包,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迭代同步。
实训体系构建呈现三大特色:
- 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通过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现文物修复、消防演练等高风险场景的沉浸式教学
- 政企校协同创新:与华为、国轩高科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定制化教学软件
- 数据互联的智慧平台:校级虚仿平台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实训人次、过程数据等信息的实时互通,2024年已完成37款实训资源的数据对接。
就业渠道形成多元化布局,毕业生可从事:
- 技术开发类:VR游戏公司的交互设计工程师、高级编程工程师
- 艺术设计类:影视动画公司的角色建模师、物理特效师
- 行业应用类:城市规划单位的VR策划师,教育机构的虚拟仿真培训师专业与宁德时代、几何体电商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机制,近三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
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组建了包含省级教学名师和企业技术总监的混编师资队伍。通过项目式教学改革,将真实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如开发《海昏侯墓文物》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配套建设了VR研发中心、动作捕捉实验室等12个专项实训室,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
该专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积极探索,2025年单招考试采用技能校考+文化统考新模式,考核内容涵盖职业适应性测试和引擎交互技术实操。数据显示,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数量年均增长15%,技能鉴定通过率达85%,"双证书"获取率超90%,印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市场认可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