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的广播电视学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适应现代传媒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作为校级一流专业,其课程体系融合新闻传播理论与视听技术实践,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资源和成都市文化区位优势,该专业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为学生在传媒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强调培养兼具政治素养、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覆盖新闻传播学核心理论,如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同时强化实务技能模块,包括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和纪录片制作等。2024年版培养方案进一步融入新媒体内容生产、用户研究与运营等前沿方向,呼应媒体融合趋势。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与“一带一路”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展开,确保学生掌握全媒体传播能力。
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是理论实践并重:
- 基础理论课程:中国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等构建学科框架
- 技术操作课程:电视画面编辑、播音与主持培养实操能力
- 创新拓展课程:节目策划与文案写作、数据新闻可视化提升创意策划水平
- 交叉学科课程:社会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拓展人文社科视野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从事采编播工作,或在文化传播公司、企事业单位负责新媒体运营。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获国家级奖项50余项,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攻读硕士。学院与成都市委宣传部共建的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通道,强化职业竞争力。
学术资源方面,学院拥有新闻与传播硕士点,开设国际新闻传播、视听新闻传播等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包含在生态文艺学、媒介经营管理领域有建树的学者,同时聘请彭吉象、欧阳宏生等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0余项的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该专业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 区位优势:立足成都传媒产业聚集地,对接四川广电集团、封面新闻等机构
- 学科交叉:通过现代汉语、美学概论等课程强化人文素养
- 产教融合:纪录片创作等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联合企业开展真实案例实训这些特色使该专业在西南地区同类院校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持续为传媒行业输送具备策划能力、技术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