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大数据技术专业立足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互联网与软件信息、商业服务、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的人才缺口,构建了一套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大数据采集、分析、运维及可视化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大数据运维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等新兴岗位。
专业培养目标聚焦行业需求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育人导向,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紧密对接大数据产业链,重点提升学生在Hadoop开发、Python编程、数据库管理等领域的实操能力,同时融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模块,确保学生掌握从数据采集到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技能。例如,Hadoop项目实战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场景,训练学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能力,而Web应用开发课程则强化前端技术与企业级应用开发的衔接。
课程体系强化技术纵深与实践创新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
-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Java)
- Linux系统管理(服务器运维核心技术)
- 大数据与云计算导论(分布式系统架构原理)
- Hadoop开发基础(MapReduce、HDFS实战)
- 数据可视化技术(Tableau、ECharts工具应用)
这些课程通过“理论+项目”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将大数据平台运维、数据分析建模、机器学习算法等核心能力拆解为模块化训练任务。例如,学生需在大数据行业应用中心完成至少3个企业级项目,如电商用户行为分析、金融风控模型构建等。
校企合作与实训资源支撑能力转化
学院与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广西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龙头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基地,形成“一基地七中心”的实践平台:
- 大数据技术应用协同育人基地(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
- VR创意开发中心(虚拟现实与数据可视化结合)
- 无人机技术应用中心(空域数据采集与分析)
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学生可进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例如,与深圳同耕科技合作的学徒班,重点培养工业大数据处理能力,学生在实习阶段即接触智能制造领域的故障预测、设备健康管理等实际场景。
职业认证与就业竞争力双轨并行
作为广西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该专业将大数据平台运维、Python程序开发、Web前端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融入课程考核体系,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行业认证。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流向政府数据中心、金融机构技术部门、智能制造企业,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深造。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