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始建于1976年,是我国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一,曾经历十年停办后于2009年恢复招生,目前已成为横跨能源与动力工程与石油工程两大学科的复合型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丰富的行业背景,以成品油储运工艺设计与管理研究为核心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油气集输系统规划、管道设计、施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师资力量方面,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历,近五年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突出。
课程体系设计紧扣行业需求,构建了覆盖油气储运全产业链的知识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工程基础学科
- 核心专业课程:重点设置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自动化技术、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等实践性内容
- 特色拓展课程:融入石油商品学、LNG储运技术等前沿领域,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外语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双师型"教师带队模式,通过金工实习、制冷装置课程设计等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特别注重竞赛育人机制,学生团队曾获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制冷行业科技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学校与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开展阿联酋国际项目实训,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海外能源市场。
毕业生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升学深造:约30%毕业生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部分赴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留学
- 行业就业:主要任职于三大石油集团、省级规划院及跨国能源企业,从事油气储运系统设计、安全管理等核心岗位
- 跨界发展:凭借物流管理、工程概预算等交叉课程优势,部分人才进入IT企业能源板块或政府交通规划部门
该专业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起特色培养模式,例如在油库自动化技术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油气储运工程施工图设计等实践作品。这种"理论-实训-创新"的培养链条,使毕业生在注册工程师考试通过率和岗位适应能力方面表现突出。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推进,该专业在LNG储运、智慧管道监测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为行业发展输送兼具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