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师范院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校之本,通过构建"场馆思政+专业培养+实践育人"三维体系,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育人模式。该校不仅建有500平方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更在学科建设上打造出覆盖本科到博士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其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更是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种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既体现了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又彰显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活力。
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17门核心课程,系统培养具备"六要"素质的思政教师。该专业注重"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融合互动",2024年本科在校生达425人,硕士179人,博士41人,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格局。毕业生中40%以上考取研究生,就业率持续领先,这得益于其"精细、精品、精英"培养理念,以及从基础教育领域聘请13位骨干教师组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突出表现为"三维课堂"联动机制。在理论课堂引入"问题+案例"式教学法,如通过中共一大影像资料解析建党历程;实践课堂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的四个主题展厅,运用9:1比例复刻的红船模型等200余件展品开展沉浸式教学;网络课堂则开发"初心使命"微信专栏,累计推送683项学习资源。这种创新使《中国近代史纲要》等6门课程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学生讲解团更斩获2023年度辽宁省优秀宣讲集体。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形成"基础+前沿+实践"的金字塔结构。基础层夯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设伦理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学科基础课;前沿层设置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原理等拓展课程;实践层通过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并组织学生赴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20余个实践基地研学。这种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辽宁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率达75%,充分体现"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
实践育人体系呈现出三大特色亮点。一是场馆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年均接待3万人次,通过"初心篇"展厅的建党文物复制品、"奋进篇"展厅的张贞慧荣誉证书等实物展陈,让参观者直观感受精神传承。二是活动育人:定期举办"坚持真理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系列活动,累计开展20期经典著作研读讲座。三是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暑期实践,足迹遍布辽宁14个地市,形成200余份调研报告,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种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其中涌现出"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作为辽宁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其"行走的场馆思政"模式被《辽宁日报》专题报道。数据显示,该校思政专业毕业生从教率达82%,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印证了"培养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办学目标正在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