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河北省首批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也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资源管理系的学科优势,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学生不仅能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能在京津唐等地的文旅产业一线开展实践,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对接机制。这种立足地方、辐射京津冀的办学定位,使其成为服务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输出基地。
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核心与行业前沿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两大模块。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夯实学生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同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开设数智文旅、文旅融合、旅游GIS基础等方向课程,融入大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例如,旅游规划制图课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利用ArcGIS等工具进行空间规划的能力。这种课程设计既保留传统学科优势,又响应了文旅产业智能化、数据化的新需求。
实践教学:校内外资源深度联动
专业实践体系以“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为特色,形成多层次培养架构:
- 校内实训:依托客房服务、餐饮服务、茶艺与酒水4个专业实训室,模拟酒店管理与旅游服务场景;
- 校外实习:覆盖庐山自然地理考察、京津唐人文地理调研、唐山南湖旅游资源开发等20余个实践基地,强化岗位技能;
- 赛事驱动:通过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意策划与执行能力。这种立体化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旅游企业运营、涉外导游服务、会展策划等多元职业竞争力。
师资与科研:教学创新与产业服务并重
专业师资团队由56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博士占比达34%,拥有海外教育背景教师3人。团队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果:
- 教学创新:《旅游学概论》获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地球概论》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 科研转化:近三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项目10项,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唐山抗震纪念馆、滦州古城等文旅项目规划。这种“以研促教”的模式,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动态同步更新。
就业前景:多元路径与服务地方并举
毕业生就业方向呈现“三高特征”:高覆盖率(京津冀文旅企业)、高匹配度(行政管理与策划岗位)、高成长性(数智化新兴领域)。具体路径包括:
- 传统领域: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高星级酒店、旅行社;
- 新兴赛道:文旅大数据分析、会展运营管理、智慧景区开发;
- 深造方向:约15%毕业生考入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唐山文旅集团、景忠山景区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