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校企合作示范专业,依托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通信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与珠海世纪鼎利等知名企业合作,形成了“专业+产业”双轮驱动的教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站建设、网络优化和设备维护等核心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通信行业输送一线技术骨干。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导向,聚焦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网络优化与维护等核心能力,旨在培养能胜任BSS督导、网优工程师等岗位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与C#程序设计等理论课程,与通信工程CAD设计、网络测试优化等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基础理论—仿真模拟—实操训练”的三级进阶体系。
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便携式多网测试仪表、车载远程测试设备等先进仪器;
- 开设《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等专项实训课程,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 引入企业工程师团队参与教学,开展项目化实战训练。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直接掌握CDMA无线网络技术、4G/5G全网建设等前沿技术应用能力。
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珠海世纪鼎利、中航富士达等1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培养—顶岗实习—就业推荐”的闭环体系。合作企业不仅提供设备支持,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同步更新。例如,企业提供的网优网测设备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毕业前即可考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实现“毕业即上岗”。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领域:
- 通信设备制造商:从事基站设备安装调试、终端设备维护;
- 移动运营商:负责网络规划优化、通信工程监理;
- 技术服务企业:承担通信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近年来,学院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建立辐射全国的就业网络,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企业技术岗位。
学生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专业学习外,可通过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提升实践能力。学院还通过开展国防教育、创新创业活动等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构建“技术+管理”的双向职业发展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