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立足戏剧与影视学类学科框架,以“艺术技术融合、硬件软件兼备”为特色,构建起涵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职业认证的全方位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3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9名,办学层次被评定为“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展现出显著的行业竞争力。其教学体系通过“四习一体”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深度融合,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设置以影视创作全流程为导向,形成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的双重支撑。主干课程包括广播电视导论、视听语言、影视剧本创作等理论模块,同步开设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技术、无人机影像等实践性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影视编导、影视后期、节目主持三大模块方向,通过动态造型基础、虚拟仿真创作等进阶课程实现精准化能力拓展。这种课程结构突破了传统编导专业的单向度培养,形成“采、拍、编、写、创、讲、传”七维能力矩阵。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1+10”校内外联动机制,构建起立体化实训网络。校内依托实验电视台、虚拟演播室等省级示范平台开展项目制教学,校外与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制作节目实现“做中学”。第二课堂引入国家职业摄影师资格证、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等认证体系,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专业赛事奖项超50项,实践成果转化率达37%。
人才培养路径聚焦“职业化”导向,在四个维度重构能力标准:通过传播学概论等课程塑造职业思维,依托纪录片创作等实训强化职业技能,借助播音员主持人证认证提升职业气质,运用网络直播营销课程打磨职业语言。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台编导、新媒体内容总监等15类岗位,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32%进入省级媒体机构。
师资与科研支撑方面形成“双师型+高学历”组合优势,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25%,博士(含在读)占比31%,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教学团队深度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开发的“电视节目导播虚拟仿真系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专业建设提供持续创新动力。这种教研互促机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