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作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依托自动化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先进的实验平台,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创新+产业对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业4.0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在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近三年初次就业率保持93%以上,就业质量持续领跑同类院校。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导向,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控制技术等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关键技术模块。培养方案中特别设置机器人工程方向,将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视觉技术等前沿内容融入课程体系,适应工业机器人领域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实践教学资源体系
学院配备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实践平台:
- 自动化控制系统实验室:配备西门子PLC实训设备,支持工业总线通信实验
- 人工智能无人机实验室:开展基于OpenCV的视觉导航系统开发
-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室:运用MATLAB/Simulink完成机械臂轨迹规划
- 威控校企合作基地:提供智能复合机器人VKAIBOT实操平台,实现真实产线场景模拟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专业实施"双导师制",聘请威控机器人等企业工程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通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甲大师赛等赛事平台,近三年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8项、省级奖励300余项,其中在2024年"神雾杯"节能减排竞赛中开发的农业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已实现技术转化。学院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共建3+1双学位项目,国际班学生可系统学习嵌入式系统、电机驱动技术等课程,对接欧洲工业4.0标准。
就业生态与发展通道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农业工程智能化三大领域。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研发类:在广汽研究院等企业从事运动控制算法开发
- 工程实施类:参与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改造项目
- 农业应用类:为温氏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设计畜禽养殖环境控制系统
- 深造方向:近三年约15%毕业生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
该专业通过构建"课程-竞赛-产业"螺旋式培养链路,形成了鲜明的农业工程智能化特色。在农业机器人研发领域,学生团队开发的精准施肥无人机已应用于粤西地区果园管理,相关技术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种将自动化技术与现代农业需求深度嫁接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复合型技术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