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于2025年开设的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40207T),是该校体育学院最具特色的新兴方向之一。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深厚积累,结合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能够在户外运动、体育产业、健身指导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的高素质人才。其课程设置融合了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民族传统体育元素,形成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的双轮驱动培养模式。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明确提出了三大核心定位。首先,立足四川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通过户外运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模块,强化学生对民族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运用能力。其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将攀岩、飞盘等新兴运动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户外运动品牌开发实训基地。最后,着重培养应急救援能力与产品研发思维,使毕业生能胜任从活动执行到产业创新的多层次需求。
课程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专业特色与时代需求:
- 基础理论课程包含休闲体育概论、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基础
- 专业技能方向设置户外运动策划与救援、健身运动指导两大模块
- 创新实践课程涵盖体育产业经营、户外装备研发等交叉领域
- 民族特色课程融入藏羌彝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化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在2024年实施的体育支教“双百”计划中,已将休闲运动赏析作为基层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参训教师学习攀岩、飞盘等项目的教学技巧,不仅验证了课程设计的实用性,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教学实践平台。数据显示,相关培训使40名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创新能力提升率达78%。
在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 体育产业运营:包括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体育赛事策划等
- 公共体育服务:社区健身指导、青少年体能训练等
- 产品研发:户外装备创新、智能健身系统设计
- 教育领域:中小学新兴体育课程教学、职业培训师
学校通过省级教改项目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投入,已建成包含形体房、攀岩训练场在内的12类专业场馆。近三年数据显示,体育学院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奖23项,承接地方文体活动服务46次,这些实践经历显著提升了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该专业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在课程中引入锅庄舞现代健身化改造、藏式射箭赛事运营等特色内容,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创造了新的产业价值点。这种“文化+产业”的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在西部体育产业升级中具备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