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立足边疆民族地区战略需求,形成了以国际视野和互联网思维为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9年面向全国招生以来,已累计培养12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0%以上,为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输送了大量业务骨干。依托传媒学院的学科优势,专业设置深度融合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两大核心学科,构建起覆盖影视创作全流程的教学框架。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围绕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纪录片创作三大核心能力展开: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概论》《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夯实学生影视艺术理论基础
- 技术实训模块:设置《摄影摄像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等实操课程,强化数字影像处理能力
- 创作实践环节:通过《融媒体综合实训》《影视后期技术》等课程,完成从剧本创作到成片制作的全流程训练其中《视听语言》作为省级一流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法和TBL团队学习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影视调度、拍摄剪辑等实践环节。
专业建设凸显三大特色优势:
- 产学研深度融合:连续14年承担广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考评工作,与影视中心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开展阶段性教学成果展映和毕业作品展映
- 民族特色资源开发:依托广西地域优势,在纪录片创作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遗产题材,培养学生对边疆民族影视叙事的把控能力
- 全媒体能力培养:构建"策划-拍摄-制作-传播"的完整知识链,通过融媒体综合实训课程掌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传播形态的操作规范
在培养成效方面,该专业形成阶梯式实践体系:
- 大一开展《艺术体验与审美》基础训练
- 大二通过《专业采风》进行田野调查
- 大三进入《毕业实习》参与真实项目
- 大四完成《毕业作品展映》的成果转化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中屡获佳绩,部分优秀作品入选省级影视展演。
面对智能媒体时代的新挑战,专业正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等前沿课程的开发。未来将重点建设民族影视数据库,探索东南亚影视合作项目,进一步强化"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为全媒体行业输送兼具艺术修养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