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贯穿采购、生产、销售及期末调整全流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同业务场景需采用差异化的会计分录。从初始计量到后续处理,再到特殊业务调整,借贷平衡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账务处理的核心依据。以下将结合实务案例,系统梳理存货全生命周期的典型分录。
一、存货初始计量环节
存货的初始入账需区分不同取得方式:
外购存货
- 采购已完成且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同时按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货款已付但材料未达: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转为: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 采购已完成且验收入库:
委托加工物资
发出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支付加工费及税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存货流转环节
- 生产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 产成品完工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 商品销售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同时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三、期末计量与调整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已计提金额时反向操作。 - 存货盘亏处理
- 报批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若属非正常损失需转出进项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报批后:
责任赔偿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 报批前:
四、特殊业务处理
- 存货报废处理
区分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 正常损失仅需结转成本: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 - 非正常损失需转出进项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正常损失仅需结转成本:
- 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差额)
月末分摊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如何处理存货账务中的增值税差异?在实务操作中,需特别注意进项税额转出的触发条件:只有当存货发生管理不善导致的被盗、丢失、霉变等非正常损失时,才需转出相应进项税额。而正常损耗、保质期过期等情形,仅需进行成本结转即可。这种区分直接影响企业税负和利润水平,要求会计人员准确理解财税17号等政策规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