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的摄影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浙江省特色专业平台,形成了涵盖影视创作、技术实践与艺术创新的完整教学体系。该专业下设电视摄像、照明艺术、图片摄影、新闻纪实摄影、商业摄影等多个柔性方向,通过模块化课程和跨学科融合满足现代传媒行业对人才的多维度需求。其课程设置既注重传统摄影技艺传承,又紧跟融媒体影像与虚拟制作等前沿领域,为学生提供从基础理论到行业实践的全链路培养。
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立体化设计
该专业通过方向细分实现精准化培养:
- 电视摄像方向聚焦影视画面创作,核心课程包括摄像机原理与使用、影视摄影造型和非线性编辑,强调影视工业化流程中的镜头语言表达;
- 照明艺术方向以影视灯光设计为核心,设置演播室布光与设计、电脑照明设计等课程,培养舞台与影视场景的视觉氛围塑造能力;
- 融媒体影像方向则整合短视频编导、数字图像处理和新媒体运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像传播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实践"结构,低年级通过美术基础、视听语言等通识课程夯实美学素养,高年级依托工作室制和项目制教学实现创作能力进阶。
技术创新与行业资源的深度融合
专业建设注重实践平台搭建,拥有虚拟摄影棚、DI数字中间片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RED摄影机、大画幅胶片设备等高端器材。学生可参与"徐肖冰杯"大学生摄影双年展、亚运会志愿者拍摄等实践项目,在真实创作场景中提升跨媒体叙事能力。教师团队包含傅拥军(两届荷赛奖得主)、罗攀(《芳华》摄影师)等业界专家,通过导师工作室制度将《觉醒年代》《悬崖之上》等影视项目经验融入教学。
人才输出的多维度竞争力塑造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展现出强适应力:
- 传统媒体领域:约35%进入电视台、报社从事新闻纪实摄影;
- 新兴业态领域:20%投身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的视觉内容生产;
- 深造路径:2022届考研升学率达50%,部分学生进入伦敦艺术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
专业通过"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等品牌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使学生在掌握4K HDR制作、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的同时,形成对社会现实的影像观察与表达自觉。这种技术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双重锻造,正是该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稳居前列的核心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