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长三角地区能源动力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始建于1960年,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1984年获批),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全链条培养体系。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其位列全国前10%,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专业聚焦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工程等方向,为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行业输送了大批掌握清洁燃烧技术智能能源系统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上海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定位

专业以"产业导向+国际认证"为发展主轴,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 学科平台: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制冷及低温工程连续三期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
  • 认证体系:2019年通过ASIIN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对接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 培养特色:设置热能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四大模块,开发《表面式永磁电机制造工艺虚拟仿真实验》等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6%。2024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18万元/年,居上海市工科专业前列。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实施"基础-交叉-创新"三维课程架构

  1. 理论奠基层:必修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19门核心课程,完成167.5学分通识教育
  2. 技术强化层:开设清洁燃烧技术新能源系统设计等前沿课程,配备彭博金融终端虚拟仿真实验室
  3. 实践创新层:年均参与50+项企业项目,包括上海电气集团汽轮机优化设计宁德时代储能系统研发

教学模式突出四大创新:

  • 双语教学:30%课程采用《Energy and Environment》等英文原版教材
  • 竞赛驱动: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国家级奖项10项
  • 本硕贯通:卓越工程师班考研率超60%
  • 弹性学制:支持"3+1"校企联合培养,对接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集群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教学团队呈现"双高"特征

  • 结构优势:专任教师中博士化率85%,含国家杰青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 科研产出:近五年发表SCI论文76篇,授权发明专利36项,研发的两相流在线测量系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行业影响:主导制定上海市新能源产业标准5项,参与杭州亚运会智能安防系统设计

实验资源包括:

  • 能源动力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 1.2TB工业物联网数据库覆盖全球500+能源企业案例
  • 多相流测量实验室配备国际领先的粒子成像测速系统。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三高"特征

  • 就业质量:85%进入上海电气集团华能电力等龙头企业,15%任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深造路径:48%考入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双一流高校
  • 薪酬水平:五年后平均年薪突破40万元,薪资涨幅居全校工科专业首位。

职业发展通道包括:

  1. 技术研发:热能工程师→新能源系统架构师→首席技术官
  2. 生产管理:车间主任→生产总监→集团副总
  3. 学术研究:助理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五、核心优势与报考建议

专业突出竞争力在于:

  • 认证体系:同步获得德国ASIIN认证国家注册能源管理师资格
  • 区位优势:占据长三角60%能源装备人才输送份额
  • 政策支持:享受上海市新能源专项人才引进补贴

建议考生重点关注:

  1. 强化数学建模能力,高考数学建议120+分
  2. 掌握AutoCADANSYS工程仿真软件基础
  3. 提前研读《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专业著作
  4. 参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能源企业见习积累项目经验。该专业对系统思维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适合有志于投身绿色能源革命的学子报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中国本科教育的一本、二本、三本究竟有何本质区别?
下一篇:报销医药费的会计分录应如何分场景处理?

热门推荐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专业怎么样?

哈尔滨工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我国能源动力领域人才培养的标杆,自1953年创立以来,始终深耕"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特色领域。该专业依托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其中70%进入中国船舶集团等国防单位,形成"基础厚实、军工特色、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支撑船舶与海洋工程获评A+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 评论  1个月前

湖南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专业怎么样?

湖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作为新工科建设的"湖大模式"标杆,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产业融合"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实验班2023年正式招生,依托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百年工科积淀,联合三一重卡、康明斯等头部企业,累计获得企业赞助640万元。首年即实现100%学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形成"动态调整学科方向、贯通式项目驱动"的育人特色。专业聚焦氢能源、智能动力系统等前沿领域,
 湖南大学 评论  1个月前

山东科技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与教育部特色专业,构建了“动力工程+新能源技术+智慧能源”三维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与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覆盖电厂热能动力、制冷空调、新能源发电等六大研究方向,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2024届数据显示考研率超40%,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7%以上,毕业生入职国家电网、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等头部企业比例达38%
 山东科技大学 评论  4周前

武汉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立足交通行业特色,构建"传统能源优化+新能源开发+高效能源利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优势,形成覆盖内燃机、船舶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培养路径,2025年数据显示考研录取率连续三年超50%,在交通能源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专业课程深度融合行业需求,开设《船舶动力装置原理》《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等特色课程
 武汉理工大学 评论  1个月前

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国内能源动力领域的标杆学科,传承百年工科底蕴,构建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创新培养体系。该专业肇始于1921年的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科动力组,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全国第一),2025年QS工程技术学科排名跻身全球前150位。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形成了覆盖能源转换、动力系统、环境工程的完整学科
 西安交通大学 评论  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