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始于1958年,历经专科到本科、硕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培养扎根基础教育的高素质中学政治教师为核心目标,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高水平学科,形成了"红色育人模式"和"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其培养特色在于通过浸润式教育将师德养成与专业能力提升有机融合,构建了覆盖理论认知、实践训练、科研创新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平台"育人模式:
- 红色育人主体: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内核,整合虚拟仿真平台、文化资源平台和微平台
- 能力提升双路径:"读•辩•析"强化理论素养,"研•训•模"锤炼教学技能
- 学科支撑体系:依托2个省级优势学科(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4个省级研究平台,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特色培养模式体现在:
- 独创"一心六法"基本功训练,通过微格教学、教育研习等环节打造"教学骨干"
- 实践教学占比超30%,形成"理论认知-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研习提升"四阶段体系
- 推行"双导师制",中学名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
二、师资与科研实力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博士占比70.6%,包括:
-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
- 省级教学名师1人
- 省师德标兵1人
- 省拔尖人才2人近三年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3项,指导学生在"挑战杯"等赛事获国家级奖项16项。
科研平台建设突出:
- 4个省级研究基地(含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
- 2个省级教学团队
-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出版著作20部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评估中位列吉林省属高校前列
三、课程体系与培养路径
课程设置凸显"三位一体":
- 理论根基模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教育技能模块: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
- 实践创新模块:中学政治课案例开发、教育研习
培养流程设计:
- 大一:通识教育+师德启蒙
- 大二:专业核心课程+微格教学训练
- 大三:教育见习+教学技能竞赛
- 大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双轨制
四、教学创新与实践
课堂实施"三维递进教学法":
- 第一课堂:采用"自学自讲+知识竞赛"形式,2023年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
- 第二课堂:建立"青马工程"实践基地,年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20余场
- 第三课堂:开发"吉师思政云"平台,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库128个
创新教学方法:
- VR技术还原"四战四平"历史场景
- 案例教学库收录吉林省中学思政课典型案例200+个
- 实施"议题式教学",将脱贫攻坚等时政热点融入课堂
五、培养成效与社会影响
近五年数据显示:
- 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 公费师范生履约率100%
- 60%毕业生扎根东北基础教育
- 考研率25%(其中85%进入985/211高校)学生在"华文杯"教学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届蝉联吉林省一等奖,2023年斩获全国特等奖2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