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作为辽宁省重点高校的核心教学科研机构,自1978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多层次、跨学科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涵盖10大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和硕士点24个的完整学位授权体系。其教育网络覆盖大连黄河路与西山湖两大校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6300余人,专职导师队伍超过800人,为国家输送了万余名高层次专业人才。
学科布局与科研平台
该院以地理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龙头,构建了"8+10"学科矩阵:
- 特色学科群: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3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
- 交叉创新平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智库网络:拥有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人文社科基地及19个特色研究机构
这种布局既保持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又拓展了海洋科学、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学科生态。
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生教育实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
- 学位类型全覆盖:包含学术型博士/硕士、专业型博士(教育博士)及11类专业硕士学位
- 项目驱动机制:建有4个国家级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和24个省级联合培养基地
- 质量保障系统:推行"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近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
特别在教师教育领域,作为全国首批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其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量占辽宁省总量的40%以上。
师资与科研实力
学院汇聚了包括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青年专家1人在内的领军团队,师资结构呈现:
- 高层次人才梯队:国务院特贴专家13人,省级特聘教授16人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0人
- 科研产出能力:近五年承担2304项科研项目,发表SCI/SSCI论文1654篇,获授权专利459项
- 学术影响力:心理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建有东北地区首个教育博士点
这种"人才-项目-成果"的良性循环,使学院在师范院校竞争力排名中稳居全国前20%。
国际化发展路径
通过孔子学院、国际商学院等平台构建全球合作网络:
- 与24个国家125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 每年培养1000余名来华留学生
- 获批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这种开放格局不仅提升人才培养的全球视野,更为教育理念创新注入活力。
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研究生院正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深化"新师范"教育创新,强化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着力打造东北亚地区教育科研高地。其"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持续引领着区域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