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四川省养老服务领域的标杆,凭借其独特的产教融合模式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示范案例。该专业自2021年入选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以来,通过"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体系,构建起覆盖养老产业全链条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输送了大批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采取"基础+核心+拓展"的模块化架构。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老年心理学基础和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通过《老年人福利政策》等课程掌握行业政策法规;大二重点转向康复训练和智能设备应用,例如操作老年人防走失系统和智能护理床,课程设置中实践比例高达60%以上;大三则进入养老机构开展岗位实习,实现从技能训练到实际应用的转化。这种阶梯式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完成基础照护,又能运用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等设备开展智慧养老服务。
实训体系建设体现着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学院投入800余万元建成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校内健康养老实训中心,包含老年护理实训室、中医养生实训室等44个专业空间。学生可在模拟环境中掌握智慧升降机操作、陪护机器人调试等前沿技术,并通过"课程小组+兴趣小组"形式获得教师一对一指导。这种产教融合模式延伸至校外,与四川必顾养老咨询有限公司共建的产业学院,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参与"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运维。
就业导向的培养策略成效显著。毕业生可从事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岗位,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从一线照护到养老机构站长,平均薪资5年内可达1.1万元/月。典型案例包括获得"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的李佳幸,她将智能手环监测技术与人文关怀结合,创新出"传感信号+情感陪伴"服务模式。数据显示,该专业在2020-2021年金平果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17、四川第1,就业率持续保持100%。
专业特色体现在智慧化与标准化的双重突破。一方面引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营销、养老信息管理系统等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1+X证书制度,将老年照护(中级)、失智老年照护等职业标准融入教学。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满足传统养老机构需求,又能胜任社区居家智慧康养管理等新兴岗位,在适老化产品设计、智慧助老系统开发等领域展现竞争力。
面对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的严峻形势,该专业正加速推进"医养教"协同创新。通过开发虚拟现实康体训练系统、构建慢性病智能监测平台,探索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这种以技术赋能、以人文筑基的培养理念,不仅响应了国家"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更重塑着养老服务人才的能力标准,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