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作为黑龙江省两所开设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依托其深厚的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与省部共建平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以培养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产学研创销”一体化模式,将民族艺术元素融入陶瓷设计教育,形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教学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核心课程围绕陶瓷造型设计、陶瓷装饰工艺和现代技术应用三大模块展开。学生需掌握拉坯成型、釉下五彩工艺、陶瓷雕塑等传统技法,同时学习陶瓷3D打印、数字图形设计等现代技术。实践课程占比突出,例如在陶艺工作室中完成从泥料制备到烧制成型的全流程操作,通过傅清泉大师剪纸工作室等平台接触鱼皮画、桦树皮工艺等跨界技艺,强化创意转化能力。
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凸显三大创新:
- 现代学徒制: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开展“一对一”技艺传授,如漆艺大师白艳萍、刻瓷专家赵静等深度参与教学;
- 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承接民族工艺品开发、文创产品设计等真实项目,让学生在陶瓷装饰设计、产品营销等环节积累实战经验;
- 数字化赋能:引入智能生产线模拟系统,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釉料配比实验,降低实训成本同时提升技术精度。
就业培养体系以双轨并进为特点。毕业生既可进入陶瓷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岗位,也能通过学院建立的民族文化产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近年就业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服务于地方民族工艺品企业,15%选择继续攻读工艺美术本科专业,另有部分学生凭借掌握的陶瓷电商运营技能进入直播电商领域。
相较于同类院校,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民族文化基因:将赫哲族鱼皮技艺、满族剪纸等元素融入陶瓷创作,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 硬件设施完善:拥有省内高职院校规模最大的智能化陶艺实训中心,配备电窑、气窑等专业设备;
- 政校企协同:与地方政府共建非遗传承基地,与景德镇陶瓷企业建立定向培养合作,实现教学标准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对于有意报考的学生,建议重点关注以下能力培养路径:
- 夯实美术基础与材料科学知识,特别是对陶土特性、釉料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
- 积极参与黑龙江省民族工艺品设计大赛等赛事,通过实战提升作品创新性;
- 考取陶瓷产品设计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该专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平衡传统工艺保护与现代产业需求,未来计划通过增设智能陶瓷制造方向、开发环保型低温釉料等举措,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对于有志于投身陶瓷艺术领域的学生而言,这里既能习得扎实的手工艺基础,又能掌握前沿的数字化设计工具,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理想桥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