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作为重庆移通学院的重点特色专业,自2013年起便依托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而设立。该专业以自动化类学科为根基,聚焦轨道交通领域的安全运营与技术创新,致力于培养掌握信息处理、系统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重庆市唯一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院校,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控制技术,形成了"控制与管理结合、软件与硬件兼施"的鲜明特色。
一、专业培养体系与课程架构
该专业采用"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机制,学制为四年制,核心培养目标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 技术能力:通过自动控制原理、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等课程,建立轨道交通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
- 实践创新:依托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控制等实验课程,强化设备调试与系统维护技能
- 行业适配:设置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等专项课程,精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
- 基础理论模块: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 专业核心模块:电力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 创新实践模块: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创新设计、PLC技术应用
- 前沿拓展模块:智能检测技术、5G通信原理
二、教学资源配置与产教融合
学院配置了智能制造创新实践中心等12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超过1553万元。实践教学采用"三级进阶"模式:
- 基础实验层:在轨道交通信号基础实验室完成设备认知
- 系统仿真层:通过西门子PLC实验室进行控制逻辑模拟
- 工程实战层:依托国家电投等30余家企业的校外基地开展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形成"双导师制",引入中国通号、重庆轨道交通集团等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竞赛等赛事中斩获20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创新设计领域的获奖率达62%。
三、就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轨道交通运营:全国各铁路局、地铁公司的信号系统维护岗位
- 装备制造:中国中车、华为技术等企业的控制系统研发岗位
- 技术服务:轨道交通设计院、智能交通研究院的技术咨询岗位。
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6.8%,其中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就业占比超过75%。对于有志深造的学生,专业特别设置智能控制与系统优化研究方向,与德国ASIIN认证体系衔接,为学生攻读硕士学位提供通道。
该专业通过德国ASIIN专业认证的教学质量体系,构建了"理论教学-项目实训-产业对接"的闭环培养机制。其校级品牌专业地位与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投入,使其在西南地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