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立足行业需求,通过三大就业方向(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理论+实训+校企合作"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该专业源自2000年的导游专业中专班,经过多次优化调整,2025年已发展成为拥有12名双师型专任教师、8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0余家知名合作企业的省级重点专业群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在上海迪士尼、携程旅行网等头部企业的就业占比达35%,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路径
本专业聚焦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服务一线、管理基础、技能核心"的三维能力框架。培养方案历经四次重大改革,从早期四年制双语教学(旅游管理/商务日语)调整为三年制集约化培养,最终形成以景区运营、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生需完成1200小时行业实训,包括在江苏农博园、茶博园等国家4A级景区开展场景化教学,并通过导游资格证、餐饮经理证等职业认证考核。
课程体系与技能培养
核心课程设置体现"行业标准前置"理念:
- 服务技能模块:旅游服务礼仪、前厅客房管理、餐饮服务等实操课程
- 管理理论模块: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经营等管理课程
- 法规文化模块:旅游政策法规、中国文化概论、客源国概况等素养课程实践环节创新采用"双园轮训制"(江苏农博园+茶博园),配备模拟导游实训室、中西餐综合实训室等数字化教学场景,实现从服务流程演练到旅游产品设计的全链条能力培养。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专业与8家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机制:
- 迪士尼定向班:引入乐园运营标准开发特色课程
- 携程电商实训:真实平台数据用于旅游产品设计教学
- 景区联合开发:学生参与茅山风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合作企业参与制定23项课程标准,提供年均150个实习岗位,毕业生在合作企业晋升管理岗的平均周期缩短至1.8年,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教学团队构建"行业专家+学术骨干"的双元结构,12名专任教师中包括景区规划师、星级酒店评审专家等实践型人才,开发7门省级精品课程。创新采用:
- 案例教学法:东方盐湖城等真实项目进课堂
- 任务驱动制:以旅行社产品设计大赛检验学习成效
- 数字化教学:VR技术还原景区导览场景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率达62%,创业项目存活率突破40%,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