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依托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以电力系统工程和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实践室和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进入国家电网等知名企业的比例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展现出强劲的专业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该专业围绕新工科建设要求构建了五维支撑架构:
- 开放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内与课外联动、教学与研究结合"的自主式培养,设立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的9间创新实践室,形成24小时开放的创新生态
- 双师型师资配置:构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导师"的梯队,56人专任教师团队中教授占比23.2%,博士学历占比69.6%,并聘请电网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
- 虚拟仿真平台:建成电气工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主研发控制与PLC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发电厂等复杂场景的沉浸式实训
- 产教融合工程:与知名企业共建"五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开展贯穿四年的企业定制化培养,将智能电网运维等真实项目纳入课程体系
- 竞赛驱动创新:通过机器人创新实践协会等组织,近五年斩获200余项国内外竞赛奖项,包括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和"互联网+"国赛银奖
学科建设方面,该专业已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 省级质量工程集群:拥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16年)等7项省级认证
- 应用型科研平台:建设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研究中心,承担"电网智能化巡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省级重大教改项目
- 课程体系革新:开发《发电厂认识实训虚拟仿真实验》等省级金课,构建覆盖电力系统分析到高电压技术的模块化课程群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三阶递进"特色:
- 基础能力层:通过电路分析和电机学等核心课程夯实理论
- 工程实训层: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成电力电子技术等12项专项实验
- 创新应用层:依托校企共建基地开展智能变电站设计等真实项目研发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分布在:
- 电力系统运维(国家电网、发电集团)
- 智能制造研发(工业机器人、电力电子设备)
- 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自动化、智能楼宇控制)
- 继续深造(2023届24人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该专业通过"梦在怡迅"创业计划等特色项目,培养学生在新能源并网、智能微电网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力,其开发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已应用于福建电网实际运维,展现出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