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依托甘肃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地理环境特征,形成了"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以培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三维建模等核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教学体系。在智能测绘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该专业正加速推进教学改革,将无人机测绘、BIM+GIS协同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
培养体系呈现三大特征:
- 理论实践并重的课程架构:基础课程涵盖测绘学原理与空间数据库技术,实践环节重点强化全站仪操作、航测数据处理和GIS软件应用能力。通过"课堂+实训室+工地"的立体教学模式,学生可系统掌握从地形图绘制到智慧城市空间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
- 现代学徒制创新培养:作为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行"双导师"机制,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地籍调查等核心课程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无缝衔接。
- 竞赛驱动能力提升:依托全国测绘技能竞赛经验,设置测绘仪器快速校准、应急测绘数据处理等专项训练模块,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技能赛事中屡获佳绩。
教学资源配置凸显技术先进性:
专业建有高精度工程测量实训室、遥感航测模拟平台和无人机测绘实训基地,配备三维激光扫描仪、倾斜摄影系统等价值千万的装备。虚拟仿真实训室可模拟矿山测量、地质灾害监测等复杂场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测量误差分析与方案优化。师资团队包含省级技术能手与行业领军人才,定期参与卫星导航定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国家级项目,将最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
校企合作网络覆盖全产业链:
与白银有色集团、甘肃华夏矿业等30余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形成"实习-就业-研发"一体化合作机制。典型合作项目包括:
- 矿山变形监测:学生在白银矿区参与GNSS基准站布设与沉降数据分析
- 智慧城市建模:联合开展市政管网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
- 生态修复测绘:运用多光谱遥感技术评估矿区植被恢复效果
合作企业年均提供测绘技术员、GIS工程师等岗位超过200个,实习转就业率达92%。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交通规划设计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大领域,近年向新能源勘测、生态环保监测等新兴领域延伸。薪资调研显示,从事无人机航测与BIM协同岗位的毕业生起薪可达5500元/月,高于省内同类专业平均水平30%。职业发展通道包含技术序列(测量组长→项目经理)与管理序列(质检主管→部门总监),5年内晋升中层比例达41%。
未来发展聚焦技术融合创新:
专业正在建设智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影像解译、实景三维建模等技术瓶颈。2025年计划新增北斗导航应用与数字孪生城市方向选修模块,对接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需求。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可同步获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无人机操作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岗位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