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四川省内民办高校中唯一的国控专业,凭借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资源优势,已成为区域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以“基础导向,技能为先,文理兼艺,学科一体”为核心理念,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多元实践平台和优质师资力量,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培养定位与职业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立足乡村教育需求,以培养德技并修、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为目标。学生需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核心理论,同时具备课程设计、班级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等实践能力。专业特别强调全科教师培养方向,要求毕业生能承担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教学,并适应培训机构、社区教育等多元化岗位需求。数据显示,学生在实习期间已获区级赛课三等奖、公开课一等奖等成果,印证其“理论+实践”双轨培养的有效性。
课程体系与专业特色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核心+拓展”三维架构:
- 基础课程强化师范生基本功,包括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简笔画等技能训练。
- 核心课程按文科、理科、艺术方向细分,例如文科方向开设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理科方向侧重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艺术方向涵盖钢琴与儿歌弹唱、少儿舞蹈等特色内容。
- 拓展课程融入研学课程设计(1+X证书)、家庭教育指导等前沿领域,拓宽职业发展路径。这种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既能掌握学科知识,又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
师资力量与教学保障
专业教研室由副教授、硕士等高学历教师主导,形成文、理、艺术多学科协作团队。例如:
- 文科组组长张芹主持校级课题2项,开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特色课程;
- 理科组组长喻晓婷聚焦实践教学,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
- 教心组张菊梅将《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学前教育理论融合,强化学生心理干预能力。
教师团队近年获省级教学技能比赛奖项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主导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
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
专业构建了“实训+实习+竞赛”立体化实践体系:
- 校内实训包含毛笔字、听评课、师范技能训练等12个项目;
- 校外实践依托巴中师范附小、黄家沟实验小学等50余家合作单位,开展为期6个月的岗位实习;
- 技能竞赛覆盖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件制作等领域,以赛代练提升职业竞争力。
校企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小学一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升学路径与就业前景
学生可通过统招专升本、自考本科、出国深造三种渠道提升学历,合作院校包括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及英国切斯特大学等。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乡村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岗位涵盖学科教师、课程顾问、教育管理等。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三年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且享受最高14900元/年的奖助政策,包括国家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等7类资助项目,显著降低求学成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