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作为山东省最早设立的餐饮管理类特色专业,始终以产教融合和数字转型为核心驱动力,形成了独特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依托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校企协同、智能技术赋能,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双主体三阶段能力递进"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餐饮运营管理、智能技术应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采用"素质+技能"双轨并行架构,将传统餐饮管理与现代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核心课程包括餐饮服务实务、现代厨政管理、餐饮大数据分析等理论模块,同时嵌入智能烹饪设备操作、数字菜谱研发等前沿技术课程。特别设置校企共建课程如宴会设计、互联网餐饮营销,由山东舜和酒店集团等企业专家直接参与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这种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宴会策划、成本控制等传统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运用物联网、AI算法优化餐饮流程的数字化思维。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现"虚实结合、场景驱动"的特色。实体层面,专业配备全国领先的智能烹饪实训室,配置智能炒菜机、万能蒸烤箱等设备,支持从食材光谱分析到菜品自动化生产的全流程实验。虚拟层面,通过部署"白泽"人工智能大模型,搭建数字厨房网络平台,实现智能点餐系统、营养分析算法、供应链仿真等虚拟实训场景。例如在《餐饮产品研发与创新》课程中,学生可利用AI工具生成个性化菜谱,再借助炒菜机器人完成成品制作,这种"AI设计-设备执行"的闭环训练显著提升了创新效率。
技术创新层面,专业聚焦"数字菜谱研发"和智能管理系统开发两大方向。与浪潮集团合作的食材光谱数据库项目,通过光谱分析建立食材成分数字化模型,为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中引入的DeepSeek-R1大模型,已实现智能排班、收益预测、顾客画像分析等23项功能的教学转化。这种技术反哺教学的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如2024年开展的"宴会管理智能决策系统"开发,便将课堂理论与产业需求直接对接,形成"教学-研发-应用"良性循环。
该专业通过"五链融通"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人才链:聘请李培雨、黑伟钰等烹饪大师建立工作室,实施现代学徒制
- 技术链:与舜和集团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开发智能厨房管理系统
- 数据链:搭建餐饮消费行为数据库,支撑教学案例开发
- 设备链:引入企业最新智能烹饪设备,保持实训条件行业同步
- 标准链:参与制订乍得等国家的餐饮职业标准,推动教学国际化
这种多维度的产教融合生态,使毕业生在餐饮大数据分析、智能门店运营、跨国餐饮管理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5项,校企合作单位留存率达83%,印证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随着AI+餐饮教育模式的持续深化,该专业正成为引领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人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