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工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依托区域化工新材料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化工生产,致力于培养适应行业数字化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由华友新材料学院具体建设,通过与浙江华友钴业等龙头企业合作,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形成了以化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跨学科培养体系。专业聚焦化工智能生产控制、大数据平台运维等前沿领域,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发展路径。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采用“订单班全覆盖”的校企协同机制。例如,与华友钴业共建实训基地,实施“2+1”人才培养方案(即2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践)。教师团队中博士研究生占比60%以上,并引入企业工程师担任产业导师,形成“双师型”教学队伍。学生可通过现代学徒制参与真实生产项目,例如在化工智能教学工厂中模拟工业4.0场景,掌握DCS控制系统和智能传感技术的操作技能。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新工科”交叉融合理念,包含三大模块:
- 化工基础模块:如《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夯实化学原理与工艺基础;
- 智能技术模块:涵盖《Python编程语言》《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培养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
- 综合应用模块:通过《化工智能化应用技术》《智能控制实训》等课程,实现工艺优化与设备运维的集成训练。实训环节投入2500余万元建设8个校内实训室,配备虚拟仿真系统和工业物联网平台,使学生在安全环境中掌握化工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
就业前景紧密对接衢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群。毕业生可进入巨化集团、中天东方氟硅等龙头企业,从事智能系统运维、数字化生产管理等岗位,起薪普遍高于传统化工岗位30%。专业还与华友钴业建立定向输送机制,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直接进入企业技术管理岗位,实现“入学即入职”的无缝衔接。
该专业的核心特色在于“四维融合”:
- 学科维度:打破化工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壁垒,开设《过程控制技术》等跨界课程;
- 资源维度:共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省级专业群资源;
- 技术维度:引入5G工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内容;
- 服务维度:针对区域新能源材料产业需求,开发锂电材料智能制造等特色教学模块。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化工装备操作等传统技能的同时,具备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的创新能力,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