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承载着学校75年红色基因与“青年政治”办学特色,以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复合型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核心使命。作为山东省重点学科,该专业通过理论武装、实践育人、学科交叉等多元路径,构建起独特的培养体系,成为省内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
理论根基:红色基因与学科传承
专业发展植根于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传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科根基。课程体系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核心课程,同时融入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模块,形成“1个核心+5个支撑”的课程结构。这种设计既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拓展了学生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视野。
培养体系: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学校创新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岗位思政”四位一体培养机制:
- 思政课程:建立“青年成长五部曲”教学体系,通过“青年思辨—青年认同—青年选择—青年角色—青年担当”的递进式培养路径
- 课程思政:2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 实践育人:设置“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等实践模块,近三年参与国家级文艺演出编导任务的师生超百人次
实践创新:行走的思政课堂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社会大课堂+艺术载体+数字技术”的立体实践体系:
- 打造红色舞台剧《乳娘》《星火》等作品,其中《乳娘》获中组部党员教育一等奖并全国巡演近百场
- 开发“AI+思政”智能学习系统,运用Deepseek等国产AI技术提升学习效能
- 建立基层党建研究院等10个实践基地,实现“每学期40学时社会实践”的硬性要求
师资科研:双轮驱动的学术高地
学院拥有61人专职教师团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占比达26%。近三年取得显著成果:
-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
- 建设省级思政“金课”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独创“纵横责任体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库,实现教研相长
人才输出:三位一体的就业通道
毕业生形成“党政机关+教育机构+基层治理”的就业矩阵:
-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取率31.8%,2024届考研初试过线率73%
- 建立“青年领导力学位班”,针对性培养基层团干部
- 与2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
该专业通过“红色铸魂、实践砺能、创新驱动”的培养逻辑,既传承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又回应了新时代对复合型政工人才的需求。其“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双提升”的培养成效,在山东省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形成示范效应,为新时代青年政治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山青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