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息债券作为金融工具的特殊形式,其会计处理核心在于折价发行与利息的隐性确认。这类债券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按面值偿还,发行价格与面值的差额实质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补偿。其会计处理需严格遵循实际利率法,在债券存续期内系统分摊折价金额,这一过程涉及发行方与投资方的双向账务处理。
对于发行企业,初始发行时需按实际收到金额确认负债。假设某企业发行面值100万元的零息债券,实际收到80万元,此时差额需通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反映:借:银行存款 80万元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万元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0万元(折价)
在后续存续期间,企业需按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费用。每期末计算利息时,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确认财务费用,并摊销折价。例如首期实际利率为10%,摊余成本80万元,则: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8万元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零息债券无票面利息,此处反映利息累计)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部分)
投资方购入零息债券时,需以摊余成本计量。购买面值100万元的债券支付80万元时:借:债权投资——成本 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80万元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0万元
持有期间需同步进行折价摊销。每期按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例如首期摊余成本80万元,实际利率10%,则: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8万元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万元
贷:投资收益 10万元
到期兑付阶段,发行方需全额清偿本金及累计利息:借:应付债券——面值 100万元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累计计提金额)
贷:银行存款(本息合计)
而投资方则冲销债权投资科目:借:银行存款(本息合计)
贷:债权投资——成本 100万元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累计金额)
特殊情形下,若债券存续期发生减值,投资方需计提减值准备: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时,需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当期损益。值得注意的是,零息债券的税务处理需关注税会差异,会计上确认的利息费用可能与税法认可的扣除金额存在时间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