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立足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发展定位,经过三十余年积淀形成"新文科+国际化"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以管理学学士学位为依托,构建了覆盖旅游产业链的课程群,与全球知名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并依托辽海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形成"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系统解析该专业的培养架构与特色优势。
在培养目标与规格方面,专业紧扣国家文旅发展战略,以"知识扎实、能力显著、素质优良"为导向,重点塑造具备国际视野和数字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通过管理学和旅游学双轴驱动,融入旅游电子商务和新媒体运营等前沿模块,使学生既能掌握景区规划、酒店管理等传统技能,又能驾驭智慧旅游、研学产品设计等新兴业态。培养方案特别强调三创能力(创新、创业、创造),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双创竞赛奖项12项。
课程体系与师资配置体现交叉融合特征,核心课程涵盖三大知识模块:
- 管理基础模块: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财务管理
- 行业技能模块:导游实务、酒店运营管理
- 创新拓展模块:文化创意产业导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教学团队由4位教授领衔,包含省级教学名师谢春山教授等专家,其主持的《旅游文化学》获评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团队累计出版专著40余部,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形成以旅游上市公司研究为代表的特色研究方向。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四维联动"机制:
- 校内建有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和校园康辉国际旅行社
- 校外与大连海昌发现王国等20余家5A级景区建立基地
- 跨国合作覆盖美、日、蒙三国高校的学分互认项目
- 产业联动开发"旅游规划工作坊"等校企合作课程通过"双师型"导师指导,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运营,近三年实践基地就业转化率达37%。
在升学就业通道方面,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约28%进入大连香格里拉等国际酒店集团,15%考取公务员进入文旅行政部门,另有19%通过MTA专业硕士项目继续深造。值得关注的是,专业构建的文旅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已培育出3家年营收超千万的校友企业,印证了"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