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2024年新增的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专业,瞄准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依托新疆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智能煤矿机电设备操作和智能化技术改造为核心培养方向,致力于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具备现代矿山机电设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紧扣“智能化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维护与故障检测检修”三大核心能力目标,强化机械、电气、自动化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设置中,智能煤矿供电系统运行与检修、智能煤矿运输提升设备操作与检修等专业核心课程占比超过60%,同时引入5G通信技术和矿山大数据应用等前沿课程模块。这种课程设计既覆盖传统矿山机电设备的机械原理与电气控制基础,又融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形成“基础+前沿”的复合知识结构。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内模拟+企业顶岗”双轨制培养模式。校内建有模拟井下巷道、综采工作面等实训场景,配备智能化采煤系统和掘进机系统,学生可在仿真环境中掌握设备调试与故障排查技能。校外与淮河能源集团、海尔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参与真实项目,例如智能监测系统部署或自动化控制程序优化,从而积累一线操作经验。此外,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岗位群:一是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运维工程师,负责智能采掘设备的日常管理;二是矿山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参与智能化装备研发与调试;三是工程单位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师,从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维护。数据显示,具备PLC编程能力和智能设备操作证书的毕业生,入职起薪可达6000-8000元/月,工作3-5年后技术骨干年薪普遍超过15万元。新疆地区对煤炭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更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保障。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该专业的设立顺应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煤炭类专业的改革要求。随着智能开采技术和矿山机器人的推广应用,专业课程中增设的自动化监测与控制技术模块,直接对应井下设备远程操控、智能诊断等新型岗位需求。昆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正在为传统矿山行业向“少人化、无人化”转型储备关键技术力量,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路径,为边疆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