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公办艺术类高等职业学院,其曲艺表演(评书)专业以传承中华传统曲艺文化为使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院七十余年的艺术教育积淀,将传统评书技艺与现代舞台表演结合,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与实践,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评书表演的核心技能,包括台词功底、角色塑造、曲艺编创等能力。毕业生可胜任评书演员、群众文化指导员等岗位,同时具备跨领域的艺术辅导与教学潜力。课程设置中,传统作品实践与曲艺作品编创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前者注重经典评书段子的研习,后者则强化学生独立创作适应现代审美的作品。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 专业基础课包括曲艺基础、角色塑造、乐理等,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基;
- 专业核心课涵盖评书表演技法、相声与快板等关联技艺,形成多元艺术触角;
- 选修课扩展至音视频制作、戏曲赏析等领域,呼应数字化时代对艺术传播的新需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开设了评书课作为特色课程,与戏曲课共同构成传统文化传承的双翼,为评书艺术的当代发展储备人才。
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双轨模式。学生需在校内完成评书专项训练,包括传统书目排演与创新剧目创作;在文艺院团、文化馆等合作单位实习期间,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演出,将理论转化为舞台经验。例如,学院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重大演出项目,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征程》文艺演出,提升实战能力。
招生选拔强调专业素养与文化基础并重。报考高职层次的考生需通过北京市戏曲类省际联考,考核内容包括评书片段表演、即兴创作等;面试环节则通过自我介绍与考官提问,评估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职业潜质。录取时综合专业成绩(占比80%)与文化课成绩(占比20%),体现艺术类人才选拔的全面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