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王牌专业之一。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该专业以国防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工程实践+应用创新”的鲜明特色。目前在校生规模达582人,生源覆盖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专业办学地位于浑南校区,拥有28名高水平教师团队和6个专业实验室,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核心,聚焦嵌入式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干课程包括:
- 线性代数A、离散数学等数学基础课程
-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核心理论课程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实践导向课程
课程设置强调计算机软硬件结合,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和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平台强化实践能力,同时引入爱课网、智慧树等在线资源拓展教学维度。
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专业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其中省级人才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4人,博士占比达64%。领军人物如张文波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和姜月秋教授(兴辽领军人才)主持完成国家863课题、国防预研项目等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到款超2500万元。团队在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等领域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就业前景与国际化培养
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主要进入国防科研单位、IT企业和制造业巨头,典型雇主包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华为等。专业推行中俄联合培养2+2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设立中外办学机构,2023年招收70名专项学生,强化“专业+俄语”复合能力。升学方面,学生考研率逐年增长,可报考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省重点学科)等硕士点,或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专业优势与资源支撑
作为辽宁省特色学科和国防重点学科,该专业拥有:
- 国家级网络数据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创新中心
- 省级信息网络与信息对抗技术重点实验室
- 校企共建的东软睿道省级实践教育基地
实验设备总值达1120万元,配备2398台套仪器,藏书74万册。学生可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和兵工科技竞赛,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专利授权7项。专业在2022年辽宁省高校满意度评选中获综合评分3.9分,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均居省内前列。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