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科技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立足国家"双碳"战略,以培养新能源领域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在2024年学院重组后,进一步整合了机电动力、化学工程等学科资源,形成以绿色能源和智能制造为主线的交叉融合培养体系。作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和一流专业建设点,其课程设置覆盖风能、太阳能、储能技术等前沿领域,并通过智能微电网实验室、VR人才潜质评估中心等平台强化实践能力。
专业的培养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框架。核心课程包括:
- 工程流体力学与工程热力学奠定热能与动力转换基础
- 新能源发电技术与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与储能系统课程响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第四年可进入金开智维等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完成从知识积累到技术应用的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学院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发电集团等企业共建:
- 智能运维联合实训基地:开展新能源设备故障诊断模拟
-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还原风电场电气系统运行场景
- 技术创新工作室:孵化学生参与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项目这种"教室-实验室-企业"的三级培养链,使毕业生在设备安装调试、系统优化管理等岗位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近三年数据显示:
- 45%毕业生进入发电厂和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
- 30%就职于电力设计院和科研机构
- 15%考取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特别在2025年与金开智维达成合作协议后,新增智慧能源管理和储能技术研发等岗位方向,年薪区间提升至8-15万元。
专业建设持续迭代升级的特征体现在:
- 双师型教师团队占比达65%,含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员
- 自治区级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 年均投入500万元更新风力机叶片仿生结构等实验设备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等产业痛点保持同步,为区域能源转型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