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的法语专业自1972年创办以来,始终立足民族地区特色,构建起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全国民族院校唯一外语学科博士点和广西唯一外语学科博士点,该专业在2021年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融合语言训练、文化研究和国际视野的标杆性学科。其培养模式既注重语言技能的系统性提升,又强调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办学路径。
一、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法语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学科平台优势和优质师资配置。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专业构建了覆盖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研究的立体化学科框架。师资队伍中既有杨令飞教授(法兰西共和国“棕榈学术”骑士勋章获得者)等学术领军人物,也有具备国际背景的中青年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外籍教师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形成了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良性互动。此外,通过聘请武汉大学罗国祥教授等专家担任讲席教授,进一步强化了跨校际学术合作。
二、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法语专业以“语言+文化+应用”三位一体为课程设计核心,实施分层次能力培养:
- 基础能力强化:开设初/中/高级法语精读、视听说、翻译等主干课程,构建语言技能根基;
- 文化素养拓展:通过法国文学概论、法语国家与地区概况等课程,深化跨文化认知;
- 实践应用延伸:设置商务法语、跨境电商实训等模块,对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与法国拉罗舍大学建立校际合作,累计派出数十名本科生参与交流学习,并开设国际商务法语微专业,通过周末集中授课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成果与学生发展
法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表现突出,近年取得三大突破性成果:
- 学术能力验证:2021年、2023年法语专业四级考试(TFS4)通过率连续突破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40%,优良率稳定在60%左右;
- 实践能力锤炼:近三年组织学生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环广西自行车赛等国际活动超110人次,形成“语言服务+国际交往”的双重能力培养路径;
- 竞赛成果丰硕:学生在广西高校非通用语技能大赛、全国法语人才竞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数十项,部分优秀案例包括戏剧大赛冠军、法语歌曲赛区半决赛晋级等。
四、就业前景与升学路径
该专业毕业生呈现“高质量就业”与“多元化升学”并行的特点。就业方向涵盖外事机构(占比30%)、外贸企业(25%)、教育领域(20%)等领域,职业与专业相关度达80%。升学方面,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巴黎第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比例持续增长,2023年有学生被里昂商学院国际商务与市场营销专业录取,体现出培养方案对学术深造的适配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跨境电商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竞争力。
五、资源保障与创新实践
法语专业通过“硬件+软件”双重投入构建教学保障体系:
- 实验平台:配备3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跨境电商实训室及谢天振比较文学研究资料中心,藏书量超9万册;
- 科研支撑:教师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4部、译著10部,形成“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
- 思政融合:将东盟志愿服务、非洲语言支援项目纳入第二课堂,强化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协同培养。
从历史积淀到创新突破,广西民族大学法语专业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化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其以语言能力为根基、以文化理解促交流、以应用创新助发展的三维模式,为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