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70余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以草原畜牧业为核心的学科特色。该专业立足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天然草场优势,围绕国家畜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覆盖动物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全链条学科体系。其畜牧学一级学科不仅是自治区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级,并在2023年成为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这种深厚的学科基础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畜牧学作为核心学科,形成了三大研究方向:草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学。在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马属动物种质改良、绿色饲料添加剂研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40余项。学院拥有农业农村部肉羊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40余项,科研经费超1.3亿元,发表SCI论文172篇,并建成国内首个“云畜牧”创新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师资力量与教学模式
专业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90%,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以及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11个。教学改革方面,采用英才基地班和卓越班的小班化培养模式,强化科研训练与产业实践。通过“四维”教学法(幻灯片+虚拟仿真+云实景+大数据),结合27个校外实习基地和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实现理论与生产的无缝衔接。例如,与内蒙古正大集团共建校企合作班,推行“3+1”订单式培养,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并涌现出国家级杰青、上市公司高管等杰出校友。
社会服务与未来方向
学院紧密服务“三农三牧”战略,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化。例如,在草食家畜生态健康养殖领域研发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内蒙古牧区,助力牧民增收和草原生态保护。未来,专业将围绕智慧牧业和生物技术深化交叉学科建设,新增的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24年招生)即是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响应。同时,依托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进一步强化在奶牛繁育、肉羊育种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为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