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是面向工矿企业和劳动管理领域的三年制专科专业,以培养掌握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涵盖安全生产全流程,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建筑、矿山、制造业、石化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学院作为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依托能源类学科优势,形成了以现代学徒制和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与特色
该专业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聚焦安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评价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方向,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核心特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课程体系融入智能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等前沿内容,适应物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安全管理需求;二是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平台,例如与江铃集团、中联重科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岗位实操的无缝衔接。这种“理论—实训—就业”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真实生产场景中的安全风险管控问题。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与核心模块: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CAD》《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卫生》等,旨在构建学生对工业生产环境的基础认知。
- 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四大能力:
- 风险识别与管控(如《安全评价技术》《防火与防爆技术》);
- 事故应急处理(如《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 智能设备操作(如《智能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
- 法规与标准应用(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实训环节通过安全人机模拟、消防演练和企业顶岗实习强化技能,确保学生具备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安全培训等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与职业认证
学院投入建设了智能制造基地、新能源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并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单位合作开展岗位实习。学生可通过以下路径提升竞争力:
- 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 参与省级技能竞赛(如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赛事);
- 完成“现代学徒制”项目,获得企业认可的实践经验。数据显示,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0%,其中在石化、市政电力等领域的就业稳定性较高。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团队由教授31人、副教授77人领衔,其中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双师型”教师231人,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学院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设计,例如将HAZOP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企业常用方法纳入教学内容。此外,依托江西省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测试考试资源平台,学生可在仿真环境中完成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训练,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
就业方向与行业需求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岗位:
- 安全管理岗:在工矿企业负责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排查;
- 技术咨询岗:在安全评价机构从事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
- 公共安全岗:进入消防系统或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参与灾害防控。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修订与企业ESG(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的提升,行业对掌握智能安监技术和绿色生产理念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进一步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