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电子信息类专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感知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嵌入式开发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人工智能学院的资源优势,结合农业工程领域特色,形成“岗课赛证创”一体化培养模式,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课程体系涵盖硬件开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等方向,并与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深度合作,搭建了覆盖智慧农业、工业物联网等场景的实训平台。
专业定位与农业特色深度融合是该专业的核心亮点。课程设置中特别融入农业物联网应用场景,例如通过《农业物联网应用》课程,学生需掌握传感器选型、通信技术适配以及智慧种植、畜牧溯源等方案设计能力。例如,在智慧畜牧场景中,学生需运用RFID技术和北斗定位系统实现养殖环境监测与物流追踪,这种“农业+物联网”的交叉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通用物联网岗位,也能在农业数字化领域发挥专长。
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分为基础与核心两大模块。专业基础课包括物联网工程导论、单片机技术等,夯实电子电路和编程基础;核心课程聚焦传感器应用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嵌入式开发等实操技能。例如,在无线传输技术教学中,学生需完成LoRa、ZigBee等组网实验,并利用华为ICT学院的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存储与管理实训,这种“理论+项目化”的教学设计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
校企合作与竞赛驱动创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学院建有17间校内实训室和6个校外基地,联合华为开展鲲鹏应用开发、欧拉系统认证培训,学生可参与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华为ICT大赛等赛事。以2024年承办的第六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为例,参赛团队需在48小时内完成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调试,这种以赛促学的机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快速原型开发和团队协作能力。
就业前景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系统运维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等岗位,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等领域需求旺盛。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该专业新增了农业视觉信息处理、物联网云平台配置等课程模块,强化学生在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的竞争力。数据显示,具备项目经验的技术人才起薪可达6000-8000元,职业发展通道覆盖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