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专业,依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3年起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拥有五轴加工中心、三维扫描仪等价值3600余万元的实训设备。在近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累计获得181人次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展现出强劲的专业实力。这些成绩背后,是学院对产教融合的持续深化,以及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35家单位建立的深度校企合作机制。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以"理论+实践"双轨并行为特色,构建了三级进阶培养框架:
- 基础能力层:通过《识图与制图》《工程材料与毛坯选用》等课程夯实理论基础,配套金工实训掌握车铣刨磨基础技能
- 专项技能层: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核心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学生需完成减速器、模具等典型零件的全流程设计制造
- 综合应用层:依托游洪建机械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企业真实项目实训,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完成至少1项专利申报或技术改造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四维能力培养模型":
- 数字化设计能力:掌握SolidWorks、UG等工业软件应用,参与3D打印逆向工程项目
- 精密加工能力:在配备德玛吉五轴加工中心的实训基地完成微米级精度零件加工
- 智能控制能力:通过工业机器人编程实训掌握柔性制造系统操作
- 质量管控能力:运用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8%,其中高级数控车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占比超60%。
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连续三年保持99%以上的就业率,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
- 高端装备制造:约35%进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等航空企业,从事工艺装备设计
- 汽车产业链:在吉利集团等企业担任CNC程序员的比例达28%,平均起薪6500元
- 新兴产业配套:15%毕业生服务于京东方等电子企业,负责自动化产线维护。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2%在入职三年内晋升为技术主管。
专业建设紧跟《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方向特色培养路径:
- 新增《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前沿课程
- 与四川奇石缘科技共建现代检测技术工程中心
- 推行"1+X"证书制度,将多轴数控加工等6项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这种前瞻性布局使该专业在2024年四川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中,技术技能积累指数位列装备制造大类第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