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作为该校旅游管理学院的重点建设方向,近年来通过课程创新、产教融合、资源整合等多维度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围绕黄河文化和城摞城奇观等核心主题,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不仅入选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更通过与地方政府、文旅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起覆盖课程研发、实践教学、就业对接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叠城汴水声 一眼越千年”为核心主题,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全国导游基础、旅游法规等职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
- 技能实训课程:通过茶艺与茶文化、模拟导游等实践课程,强化服务接待、活动策划等核心能力;
- 创新融合课程:整合博物馆学、非遗工艺、数字技术等跨学科内容,开发出包含原创演艺、特色餐厅运营等环节的沉浸式课程体系。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架构,使学生既能掌握传统旅游服务技能,又具备应对智慧旅游、红色研学等新兴业态的复合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凸显产教融合特色。专业采用“2+1”教学模式,前两年在校内智慧旅游综合实训室、茶艺室等9个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强化,最后一年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开展顶岗实习。例如与开封文投集团共建的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让学生参与从市场调研、资源评估到课程实施的完整流程。在2025年“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思政实践活动中,研学专业学生孙子淑创作的商丘火神台文化推广作品获得省级展示,印证了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效。
地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是该专业的突出优势。依托开封作为八朝古都的历史底蕴,教学团队将清明上河园、州桥遗址等文化地标转化为活态教学资源,开发出“走进历史画卷”系列研学产品。通过解密城摞城地质奇观、复原汴河漕运历史场景等教学模块,使学生在视觉震撼、听觉冲击、触觉感知的多维体验中理解黄河文化的演变脉络。这种“文化解码+场景重构”的教学方式,既强化了课程的地域辨识度,也为学生积累了独特的文旅IP开发经验。
在行业衔接机制方面,专业建立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校内教师团队由林涛院长领衔,涵盖旅游管理、酒店数字化运营等领域专家;企业导师则引入开封文投集团总经理程秋云等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参与课程研发与项目指导。这种协同机制确保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毕业生可胜任研学指导师、旅游产品策划、文化传播专员等岗位,职业发展路径覆盖景区服务、旅行社运营、文博机构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