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立足西北地区艺术教育需求,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导向,通过四年制本科教育培养兼具美术技能与教育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校生规模达246人,配备16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比87.5%,其中博士7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梯队。专业建设紧扣教育部对美育师资的新要求,在保持传统技法训练基础上,着力强化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
培养目标精准定位在中小学美术教师与艺术教育研究者两大方向。课程体系采用"双轨并行"模式:教育类课程聚焦《教育心理学》《中学班级管理》等师范素养培育,美术技能类课程设置具象绘画、新绘画、国画三大工作室,实施"一专多能"培养策略。这种结构既保证学生掌握《油画风景写生》《工笔人物》等核心技法,又通过《中西方美术史》《艺术管理学》等理论课程构建学术视野,形成技法与理论互为支撑的知识网络。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层递进"特征:
- 校内实训依托美术学智慧工作室开展技法演练,定期举办教学技能竞赛
- 校外实践涵盖敦煌壁画临摹、甘南民族艺术考察等文化浸润项目
- 教育实习采取"双导师制",与兰州三十七中、华侨实验学校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这种立体化实践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近三年数据显示超80%入职基础教育岗位,部分进入美术馆、文化馆等事业单位。
课程创新体现在传统技法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率先开设《综合材料技法》《壁画技法》等拓展课程,将敦煌艺术元素融入教学。教育类课程引入STEAM教育理念,开发《艺术与科学》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美育教学的能力。这种改革使学生在全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作品入选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面对新时代美育发展需求,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2024年起推行"3+1"培养模式,前三年完成艺术学学士学位课程,第四年集中开展教育实习与毕业创作。师资建设方面实施"名师引领计划",聘请基础教育领域特级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确保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实施,该专业毕业生在素质教育领域的职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