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达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依托数字科学学院深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核心技术构建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竞赛指导等多元化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竞争力。随着2025年招生计划扩增至50人,专业进一步强化了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核心课程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等,覆盖数据处理全流程。教学采用“边学边练”的模式,例如《数据可视化技术》课程被列为上海市重点课程,学生通过真实项目案例掌握分布式计算和数据采集等技能。此外,专业还引入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证书和CDA数据分析师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
培养模式上,学院构建了分层进阶式实践体系,具体路径分为三步:
- 基础实验:通过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夯实编程能力;
- 综合实训:依托校企合作实验室完成数据分析项目;
- 行业实战:参与全国大学生数据分析技术技能大赛等赛事。近三年,学生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6项,1+X证书考试通过率达86.7%,印证了教学成果的实效性。
职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等热门岗位。随着上海“五大中心”建设推进,企业对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激增。专业还提供本硕直通班,支持学生赴海外攻读硕士学位。据统计,学院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担任金融数据可视化和智能系统研发等职务。
教学资源方面,数字科学学院拥有60余人的师资团队,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40%,包括来自华为、阿里等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李光布教授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团队在大数据智能分析领域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实验室内配备Hadoop集群和数据挖掘平台,并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学习到产业落地的完整支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