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国内艺术教育领域的标杆专业,自1990年创办以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该专业以"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著称,不仅入选教育部财政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更在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二。其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为行业输送了大量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这种成就是如何实现的?
系统性教学架构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课程体系围绕"影像表意与制作能力"构建,设置《写作元素》《影视剧写作》《导演基础》等核心课程,形成从基础写作到综合创作的递进式培养路径。教学采用小班授课模式,通过师生比1:8的精细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空间。这种培养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完成从理论认知到行业实践的跨越,近五年学生作品累计获得国际大学生电影节、希腊电影节等国际奖项27项。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周期。专业推行"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双轨制,与央视、上海电视台等建立深度合作,学生可直接参与《中国诗词大会》《这就是街舞》等头部节目制作。特别设立的影视短片创作研究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从剧本创作到成片输出的全流程实操,2024届毕业生作品《沪上烟火》已在腾讯视频获得超千万播放量。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毕业生具备"全产业链思维",能够快速适应综艺、纪录片、短视频等多元业态需求。
在师资配置方面,专业汇聚了国家级教学团队与行业顶尖人才。现有教授15人(含博士生导师7人),其中80%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业界荣誉。独创的"双师制"(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培养体系,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前沿同步。例如在《电视文艺节目策划》课程中,东方卫视首席导演会定期带领学生解析《极限挑战》等现象级节目的制作密码。
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专业率先布局新媒体内容创作方向。2025年新增的《元宇宙影像叙事》《AI辅助编剧》等课程,依托校内的电视视频音频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开展教学。学生可通过虚拟制片系统完成4K HDR内容创作,这种技术储备使毕业生在直播电商、互动剧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2024级已有3个学生团队获得字节跳动"新星计划"千万级流量扶持。
报考该专业需要清醒认知其选拔标准:文化课要求一本线上20-50分,且需通过包含即兴创作、影视评论的校考。建议考生提前积累短片创作经验,并系统学习《编剧原理》《纪录片导论》等参考书目。对于有志深造者,其MFA(艺术硕士)方向近年复试分数线持续走高,2024年达到362分,备考需着重强化《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等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