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狮学院动画专业作为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凭借全国排名第76位的卓越实力,形成了以“新中国学派、创意泛动画”为核心的特色化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京津冀区域发展需求,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展现了强劲的社会认可度。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以“理论+实践+创新”为框架,设置动画概论、原画设计、三维软件基础、后期非线性编辑等主干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赛璐珞片绘制等传统工艺的实践,通过临摹经典动画角色与场景,学生能深刻理解动画制作的历史积淀与工匠精神。同时,课程融入跨媒介创作理念,例如在《动画思维造型基础》课程中,学生需结合校园生活、敦煌文化等主题,运用丙烯马克笔、水彩、数字绘画等多种媒介完成创作,强化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与传播价值。
专业特色体现为三大创新维度:
- 学科交叉融合:依托校级教改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动画专业造型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将音乐设计、影视叙事等元素融入动画创作
- 技术前沿对接:开设三维影视设计、CG合成技术等课程,引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体系
- 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梦回敦煌”等主题创作,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字动画的深度融合
就业培养方面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多家影视制作公司、游戏开发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毕业生可从事角色设计、动画特效制作、数字艺术教育等工作,部分优秀学生作品斩获红点奖等国际设计大奖。数据显示,学生在校期间平均获得1-2本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显著提升了岗位适应能力。
思政育人体系贯穿培养全过程,在《动画概论》课程中,通过讲述万氏兄弟创作《铁扇公主》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领悟动画人的使命担当。教学团队创新开发“课程思政案例库”,例如在分镜头设计环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叙事,使专业学习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这种将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植入实践的教学模式,获评天津市一流课程建设成果。
师资配置上形成“双师型+行业导师”组合,20人教师团队中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5人,8人具备企业项目经验。核心课程《动画场景设计》入选天津市一流课程,教学团队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6项,构建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学生在三维角色动画、影视特效制作等领域的实操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中获奖超2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