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音乐表演(小号方向)专业隶属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器乐系重点培养方向之一,依托海南自贸港区位优势,形成了"专业精修+艺术实践+国际视野"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方向自2017年设立以来,构建了本-硕贯通培养架构,2024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达90%,在交响乐团演奏、艺术教育等领域表现突出,学生多次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独创的热带海洋音乐元素融合技法形成鲜明特色。
学科定位与培养架构
专业以"精技艺、通理论、强实践"为核心理念,构建三维能力模型:
- 演奏技艺:系统掌握小号演奏技巧与铜管乐声部协作
- 理论素养:贯通学习西方管乐发展史与中国民族管乐改编技法
- 创新实践:参与热带风情音乐创作与数字音乐制作课程体系中实践类课程占比38%,包含《交响乐团排练》等特色模块,形成"课堂+舞台+社会"递进式培养路径。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实施"基础-进阶-突破"三级课程架构:
- 基础理论层:必修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等学科基石课程
- 技术核心层:
- 掌握古典小号演奏技法与现代爵士小号即兴创作
- 实践管乐重奏编排与电子扩声技术应用
- 创新应用层:
- 参与《南海意象》交响组曲创作
- 开发海南黎族音乐元素小号改编曲库
教学模式凸显三大特色:
- 双师课堂:由学院教授+职业乐团首席联合指导
- 项目驱动:通过海南新年音乐会等年度项目检验教学成果
- 国际联动:定期与东南亚国家交响乐团开展联合排练。
师资力量与实践平台
教学团队包含国家一级演奏员2人、海南省管弦乐学会理事3人,其中何刚副教授曾任海南省歌舞团小号首席,带领学生斩获香港国际音乐节团体一等奖。建有海南大学交响乐团、国际音乐厅等实践平台,配备专业录音棚与数字编曲工作站,年均举办12场高水平音乐会。
实践资源与职业发展
构建"三位一体"实践体系:
- 乐团实训:在海南大学交响乐团完成300+课时常规排练
- 文化服务:参与博鳌亚洲论坛艺术展演
- 国际交流:赴新加坡华乐团开展学术访问就业形成四维通道:
- 职业乐团:40%任职中国交响乐团等省级以上院团
- 艺术教育:30%进入重点中学及艺术培训机构
- 文化管理:15%任职文旅部门及剧院管理机构
- 深造路径:年均10人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
专业优势与发展方向
核心优势体现在"海洋文化+音乐科技"交叉创新,研发的智能校音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面对数字音乐时代变革,专业正推进:
- 技术升级:新增虚拟现实演奏训练课程模块
- 资质拓展:组织考取国际演奏级认证
- 创作深化:参与"一带一路"海洋音乐文化工程建议发展路径:
- 技艺筑基:强化连音控制与高音域稳定性训练
- 理论拓展:研修电子音乐制作与声学物理
- 国际认证:攻读ABRSM演奏文凭
- 产业协同:参与海南自贸港国际音乐节策划执行。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