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率先开设了全省首个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这一专业以“一荤一素一菌”的消费趋势为导向,瞄准千亿湘菌产业链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其创新性教学体系与产业实践的深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从专业定位来看,该专业聚焦食用菌产业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线岗位,核心培养目标包括育种、栽培、深加工、市场推广四大能力模块。课程设置紧密围绕产业链需求,形成以下体系:
- 《食用菌栽培技术》与《食用菌制种技术》侧重菌类生物学特性与标准化生产流程;
-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覆盖病害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
- 《食用菌加工与贮藏技术》贯穿保鲜、干制、深加工等增值环节;
- 配套开设营养与健康知识课程,强化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能力。这种课程架构使学生在掌握全产业链技术要点的同时,具备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呈现三大特色。首先是产教融合平台的立体化布局,通过与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工学交替”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任务嵌入教学环节。其次是双导师制的实施,校内教师与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王春晖等专家联合授课,确保技术前沿性与实用性。最后是产学研合作联盟的运作,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形成技术攻关与人才输送的闭环。
就业导向方面,该专业通过“顶岗实习”前置岗位适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典型案例显示,2022级学生唐文杰在实训阶段已完成菌种制作、栽培管理、品质检验全流程实践,毕业前即获得湖南大后方集团检验员岗位录用。这种“入学即入职”的培养成效,印证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的辐射效应已超越校园范畴。在标东垅村乡村振兴项目中,学院联合专家团队为农户提供轻简化栽培技术指导,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农户”协作模式,推动木耳种植基地升级为教学实训与产业扶贫双功能平台。这种将教学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的实践,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价值。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