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科技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自2016年设立以来,已成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的标杆。依托寿光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的资源优势,该专业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从87.5%的考研录取率到全国性脱贫攻坚项目的深度参与,其发展路径既凸显教育创新,又扎根地方服务需求,形成了独特的“立地”与“顶天”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格局。
专业定位与培养模式
该专业以服务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为导向,提出“一二三四五”立地人才培养模式:
- 一个学科愿景:培养具备本土化服务能力的新时代社工人,强调学生需掌握地方语言、文化及群众诉求,快速融入基层治理场景。
- 两重发展目标:
- “立地”应用型人才:聚焦乡村治理与社区服务,通过15处校外实训基地(如寿光市民政局、潍坊市人民医院)强化实务技能。
- “顶天”研究型人才:鼓励学术创新,学生论文入选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优秀案例,教师研究成果被北师大等机构收录。
- 三圈师资体系:整合高校教师、全国社工领军人才及政府部门专家,形成“理论+实务+政策”三维教学力量,例如聘请7名齐鲁和谐使者参与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与学术成果
专业课程设置深度融合实务能力考核,要求毕业生掌握“五能”技巧:
- 标准化文书撰写
- 社会生态系统图绘制
- 服务方案设计
- 案例分析与课题研究
通过“百校对口扶贫计划”,学生赴甘肃康乐县、山西吕梁等地开展公益服务,累计完成10余个国家级脱贫攻坚项目,如“微心愿认领”“远程课堂助学”。在疫情防控中,师生团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案例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优秀社区工作典范。
升学与就业竞争力
专业通过“四证”教育体系(毕业证、学位证、助理社工师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2020-2021年两届毕业生中,50人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名校,其中“仙女学霸宿舍”6人全员考研成功成为标志性事件。录取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考生最低分数线为475分/位次227796,印证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区域影响力与未来布局
作为潍坊市唯一本科社工专业,其与2024年成立的潍坊社会工作学院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社工服务体系。未来规划将深化“实体化教学阵地”与全科型课程开发,进一步强化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的专业话语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