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陕西省最早设立的环境类学科之一,西安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自1983年创办以来,始终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特色。该专业依托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科研平台,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标准体系,构建了涵盖"水气声渣"污染防治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国第133位、陕西省第8位,显示出持续发展的学科实力。
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
专业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以"环境污染控制新理论""固废资源化"为核心的学科方向。学院拥有6000平方米的独立科研大楼,配备价值超6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估实验室和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pplied Catalysis B》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等30余项科研奖励。
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专业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培养框架:
- 基础实验层:依托省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开展无机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实验
- 专业实训层:通过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专业实验室进行工艺模拟
- 工程实践层:在陕鼓集团水务公司等17个实习基地完成金工/生产/毕业实习
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工程+管理"复合能力培养,核心课程群包含:
- 污染控制技术模块:水/大气/固废/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管理模块: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境规划与管理
- 基础支撑模块:环境工程原理、微生物学、分析化学
特色培养体现在"双导师制"创新模式,校内29名专任教师中85.7%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聘请北京基亚特环保科技等企业技术总监担任校外导师。学生通过"绿风环保协会"等平台参与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创新大赛,近五年获挑战杯全国银奖等竞赛奖项80余项。
就业前景与发展通道
专业对接环保产业升级需求,毕业生主要流向呈现"三三制"分布:
- 35%进入环保工程公司从事设计/施工/运营
- 30%在政府部门承担环境规划/监测/执法
- 25%选择深造,依托本校2个硕士点和6名博导资源攻读学位
在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专业重点发展的VOCs治理技术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方向,与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优秀本科生可通过推荐免试直接攻读硕士学位,或参与国际联合培养项目赴悉尼大学等高校交流。
该专业通过持续强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塑造,已成为西北地区环保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随着国家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其"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