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自1996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为使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依托工业发酵和生物技术制药两大方向,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和应用型人才。当前,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43人,师资团队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2.5%,高级职称占比75%,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坚实基础。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以中等职业学校生物类教师和生物制药行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融合学科交叉与实践导向。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制药工艺学,覆盖从基础理论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同时,专业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开设职业教育学、专业教学法等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能力。这种“学科+师范”双轨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胜任中职学校教学,又能参与企业研发与生产。
实践能力与科研支撑
为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专业构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平台。依托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资质,学生可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例如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0余项,涉及生物药物研发、工业发酵优化等领域。近五年,师生团队累计获得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科研成果直接反哺教学。此外,学院配备生物工程设备实验室、发酵工艺实训中心等设施,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强化工程设计与技术转化能力。
就业前景与发展优势
毕业生主要流向两类岗位: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生物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与教研管理;二是生物制药、化工企业的技术岗位,从事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或生产管理。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得益于其“双师型”教师培养定位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契合。例如,吉林省内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与该专业建立实习合作,提供实习与就业直通渠道。此外,专业持续深化应用型转型,2015年获批吉林省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2018年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
师资力量与学科平台
专业师资团队由8名专任教师组成,其中5人拥有博士学位,6人具备高级职称,并包含省级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学院整体师资优势显著,95.23%的教师拥有硕博学位,52.38%为高级职称,形成跨学科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科研方面,学院拥有吉林省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分子营养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为生物工程专业提供跨领域研究支持。例如,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团队开发的专利技术已应用于省内多家企业的生产线优化,凸显“教学—科研—产业”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