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年新增的本科专业,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依托学院国际化、应用型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教育学为核心,融合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优势,强调"知识探究、能力培塑、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2024年召开的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上,校内外专家围绕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路径等展开深度研讨,进一步明确了"立足基础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育人方向。
专业定位紧扣社会需求,聚焦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其培养目标明确指向"能胜任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相关分科课程教学"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设置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夯实理论功底,同时强化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通识教育,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图谱。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特别强调"数智赋能"理念,在课程体系中增设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数学等创新模块,推动传统人文学科与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三大特色:
- 核心课程集群化:围绕"语言-文化-教育"主轴,设置人文科学概论、中国文学、西方哲学史等主干课程
- 实践课程阶梯化:构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的三级实践体系,嵌入三笔字训练、国学课程等实操内容
- 选修课程定制化:根据就业方向开设文化旅游、区域国别研究等模块,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深度对接基础教育需求。通过引入西安长安橡树湾小学等实践基地,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真实教育场景。专家论证会特别指出要增强海外游学、跨文化实习等国际化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运用多语种开展人文教育的能力。这种"理论+实践+国际化"的培养路径,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中小学人文课程教学,也可在文化传播、国际教育等领域拓展职业空间。
培养方向呈现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双通道格局。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具备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既可通过考研进入人文教育、比较教育学等深造领域,也可面向基础教育学校、文化机构、国际学校等多元就业场景。学院正通过优化留学生联合培养机制,开发预科教育、项目制学习等灵活模式,构建贯通中外的人文教育生态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