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立足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依托航空学院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和市级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了集理论教学、真机实训、行业认证于一体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深度融合校企资源,构建覆盖低空智能装备制造—无人机应用服务—智慧机场运维的全产业链教学场景,为成渝地区双空经济产教融合创新高地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围绕无人机全生命周期应用构建模块化课程群。核心课程包括: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涵盖飞行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及传感器原理
- 无人机组装调试与操控技术:重点训练标准件装配与飞行参数校准
- 无人机航测及数据处理:集成倾斜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技术
- 行业场景化课程:如植保技术侧重变量喷洒算法,巡检技术聚焦电力线缺陷识别模型。通过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将民航局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认证标准嵌入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真机实操与虚实结合特色。学院配置DHC-7支线客机、R44直升机等实体教具,建成CCAR-147部标准专项技能工作站,设置航空紧固件实训平台配备千余种NAS/AN标准件。进阶式实训路径包含:
- 基础阶段:在配备现役大型加油车、航空起落架系统的机务维修区开展部件拆装
- 专项阶段: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查机场完成航测数据采集与夜航巡查
- 实战阶段:参与校企共建的森林防火巡查、山地物流配送等真实项目。
就业前景方面,专业紧密对接《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行动方案》需求,毕业生可从事:
- 低空经济服务端:智慧机场运行指挥、无人机物流调度
- 技术应用端:农林植保方案设计、电力巡检数据分析
- 装备保障端:无人机系统维护、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校企合作单位如国航重庆、海航重庆提供岗位年薪普遍达6-12万元,技术骨干参与航电系统改造项目时可获专项绩效奖励。
面向低空经济新业态,学院正推进三大升级:
- 课程内容嵌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与低空交通管制协议等前沿技术
- 联合筹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模拟城市空中交通(UAM)场景
- 拓展1+X证书体系,新增无人机反制技术等适岗认证。这种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技术迭代为驱动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成为区域低空经济人才储备的核心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