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6年创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冶金和电力行业特色,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概论"课程和供配电工程设计等特色实践环节,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近五年累计向国家电网输送毕业生超200人,展现出强劲的行业适应性。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
专业设置聚焦三大方向:电气运行维护、电气设计与施工、电气智能化与控制。课程体系以强弱电结合为特色,核心课程包括:
- 电路与电子技术:通过电路定律分析和电子线路调试训练,培养基础设计能力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涵盖潮流计算、频率调整等电力系统核心算法
- PLC应用技术: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设备开展工业控制实训
- 继电保护原理:结合微机保护技术实现故障诊断教学
实践教学与硬件支撑
专业拥有总价值超600万元的实验设备,形成"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
- 电力系统半实物仿真实验室支持MATLAB建模,实现柔性配电网实时仿真
- 分布式发电仿真平台包含永磁风力发电机与光伏逆变器系统
- 3D数字变电站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还原真实变电站运维场景
- 工厂供电实验室配备高低压配电柜,可开展短路电流计算等工程实训
师资力量与产学研融合
专业教师团队中70.5%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引入罗佳全技能大师工作站等企业导师。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与冶金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实现:
- 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指导
- 教师团队承担电力设备技术改造项目
- 学生参与智能电网调度监控等横向课题
就业前景与发展潜力
近五年毕业生在国家电网的入职人数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51人。专业顺应"双碳"战略需求,在以下领域形成就业优势:
- 新能源领域:微电网设计与分布式能源管理
-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智能运维
- 电力基建: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对接的工程设计岗位
该专业通过"1+X证书"试点推动课证融通,学生可考取高级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近三年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68.8%。持续深化的教学改革使其成为辽宁省首批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